16

學術界的黑歷史——期刊論文遭撤紀錄

what-is-research-ethic

要順利在期刊上發表論文並非易事,從研究構想乃至文字標點皆須經歷層層考察及檢驗。然而,每年仍有數百篇已刊出的科學研究論文慘遭期刊撤銷,背後的成因究竟為何呢?拜科技網路發達之賜,這些曾遭撤銷的論文可輕易地在Retraction Watch這一類的網站上查到,而翻看這些紀錄即不難發現,期刊決定撤銷論文的原因不外乎兩種——抄襲和資料造假。

首先談到抄襲,在未經原創作者同意即引用其內容,便可稱之為抄襲。抄襲不但無法為科學帶來進步,同時亦浪費了期刊編輯以及相關審查人員寶貴的時間。時下用以檢驗文章重複性的軟體也屢見不鮮,PubPeer即是一例。此種軟體可使抄襲的內容無所遁形,但其仍無法杜絕那些抱著僥倖心態、鋌而走險的研究人員。以韓國為例,其某一研究團隊便因為抄襲情節嚴重,被期刊限制三年不得再投稿

與抄襲相比,資料造假的嚴重性更是不容小覷。如今各式各樣的圖像處理工具與軟體隨手可得,使得實驗結果一經有心人士修改,便真假難辨。而這些假資料不僅會誤導讀者,更會將後續研究引導至錯誤的方向,後果不堪設想。最惡名昭彰的案件,除了造假STAP 論文而弄得滿城風雨的日本研究人員小保方晴子之外,莫過於日本某骨質研究學者因資料造假,而被撤銷了高達十二篇的論文 ,該篇論文中也有數名作者被證實並未實際參與研究。而資料造假的問題在台灣也不少見,某生醫材料研究者也被撤銷了七篇論文之多,其主要撤銷原因為作者使用重複影像,或利用影像處理軟體將影像鏡射,並聲稱其為原始影像,從而失去了資料的真實性,其影響範圍之廣,其中不乏刊載在高係數期刊以及高引用次數的論文。

由前述例子不難發現到,同一作者被發現資料造假後,其相關論文也極有可能被一口氣撤下。這些撤稿紀錄不但會被期刊刊登出來,也會在Retraction Watch有詳細報導,這對於研究者的聲譽是致命的打擊。此外,這些留有黑歷史的作者將來要投稿時會受到更加嚴厲的檢視,想要新研究論文問世,可說是困難重重。因此在投稿前,請謹慎思考自身文章涉及抄襲的可能性以及資料的正確性。

論文發表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