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實驗設計功夫第二式:恰當挑選實驗設計

上一篇介紹了常見的臨床試驗術語,這次要介紹不同實驗設計與其特性。由於本篇會頻繁使用上一篇介紹的臨床試驗術語,因此還沒讀過上一篇的請見本站「實驗設計功夫第一式:認識常見術語」。

在研究規劃中,選定恰當的實驗設計是成功執行研究的基礎,也決定了臨床試驗如何執行,有何優勢、限制以及最終發表論文的品質,因此不可不慎。

三步驟輕鬆定位實驗設計

在選擇實驗設計,或要定位某一研究的實驗設計時,可用牛津大學實證醫學中心介紹的三個步驟根據研究目的粗略劃分:

  1. 研究的目的為何?
  2. 單純描述某族群特徵=描述性研究
  3. 量化並分析不同因子間的關係=分析性研究
  4. 若為分析性研究,「介入」是否隨機分配?
    1. 是=隨機對照試驗 (Randomised control trial)
    2. 否=觀察性研究

對觀察性研究又可根據「結果變數」測量時間點分為三類。

  1. 「結果變數」何時測量?
  2. 在「介入」或「暴露」之後=世代研究 (Cohort Study),為前瞻性研究。
  3. 與「介入」或「暴露」同時=橫斷面研究 (Cross-sectional study)
  4. 在推論出「暴露」為何之前=病例對照研究 (Case-control study),為回溯性研究。』

實驗設計縱覽

實驗設計可如上述粗略分類,如下介紹描述性與分析性研究最常見的實驗設計。

描述性研究

  1. 個案報告 (Case report) 是對病例詳細的觀察與解讀,常為現有知識無法解釋的案例,多以故事性的敘述呈現。雖然是研究中可信度最低的,但也是最早期的證據以及新研究方向的起源。
  2. 個案系列 (Case series) 顧名思義,是由一系列接受相似治療的的個案報告。
  3. 生態性研究 (Ecological study) 以族群為單位研究,例如歷年某族群的死亡率,或比較兩地某疾病的盛行率。此實驗設計的數據來源常為政府或醫院的統計資料,適用於個體數據難以取得的情況。

分析性研究

  1. 隨機對照試驗比較隨機分配「介入」的各組,是研究「介入」的安全性與效果的臨床試驗標準設計,也是除了統合分析 (Meta-analysis) 與系統性文獻回顧 (Systematic review) 以外可信度最高的實驗設計。
  2. 世代研究追蹤且比較不同「暴露」或沒有「暴露」的各組,研究者不介入「暴露」的分配。用於研究特定因子對「結果變數」的影響。由於與隨機對照試驗相比,唯一的不同就是沒有隨機分配,因此是可信度僅次於隨機對照試驗的實驗設計。
  3. 病例對照研究預先選定具備「結果變數」的族群,再篩選匹配但不具備該「結果變數」的控制組回溯比較,研究各組的「暴露」歷史。此實驗設計數據多半來自醫院資料庫,可信度介在世代研究與個案報告之間。
  4. 交叉試驗 (Cross-over trial) 讓隨機分組的受試者先後接受不同的治療,如一組先接受安慰劑,另一組先接受治療,之後交換。由於控制組為受試者自己,可減少所需的受試者數量。但只能在「結果變數」可逆的狀況下使用。

由上可見每個實驗設計各有特色,研究者不要盲目推崇特定方法。應按照研究目的、可行性選擇最合適的實驗設計,以免臨床試驗還沒開始就因為實驗設計注定低落的研究品質、浪費經費,甚至無法取得完整研究成果以發表論文。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