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同行評議不同意: 審稿意見分歧產生的五大情況

在學術論文評審中,在不同審稿專家之間出現審稿意見分歧很常見。本文第一部分清理作者對同行評議的三大誤解,第二部分將討論審稿意見分歧產生的五大原因,以及期刊如何處理這些狀況。

誤區一:同行評議審稿專家的意見是決定性的,期刊編輯只是協調員或傳聲筒。

很多論文作者產生這種誤區的原因是不瞭解期刊論文的審稿制度。雖然同行評議從17世紀就開始出現,但是直到上世紀60年代,才被學術界廣泛接受,即認為論文只有在經過同行評議後,才具備發表資格或科學合法性。在這之前,很多論文其實無需經過同行評議,期刊編輯(包括編委和主編)就有權力決定是否錄用稿件。一般學術期刊出版有三道審查,即責任編輯初審、審稿專家複審(外審)、執行主編或編委終審。無論在何種期刊制度下,同行評議雖然重要,但也只是編輯在裁決稿件時的一個參考環節。編輯有權否決審稿專家的同意或反對發表的意見,做出自己的決定。在論文的審稿過程中,作者和審稿專家通常具有相同的平等學術地位,即審稿專家並非肯定比作者具有更高的學術水準。審稿專家只是處於一個參謀角色,僅提供參考意見,而真正具有裁決權力的是期刊編輯。編輯的責任是協調作者與審稿專家之間的交流,並做出最終裁決。

誤區二:期刊使用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採納同行評議審稿意見。

這個誤區產生的原因是將學術期刊的審稿制度與體操或跳水比賽中的裁判制度相混淆。眾所周知,由於體操或跳水比賽是自由發揮專案,並無像短跑、跳高、投擲等項目具有嚴格量化的成績指標。因此,需要很多裁判員打分,甚至多達10名裁判。運動員的成績是在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後,由多位裁判的打分平均而得。期刊論文審稿與體操比賽打分不同。首先,審稿不僅必須給出總體意見或分數,而且必須提供詳細的分項文字評價。第二,審稿通常只包括2-3個專家,因此不可能去掉一個最高分和一個最低分。第三,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不適用於探索科學未知的學術出版領域,因為科學真理往往是掌握在少數人手裡,而不是在多數人手裡。審稿制度更像是大學或研究生院入學申請時的推薦信制度。入學申請通常需要提交2-3封專家推薦信,對申請者的優缺點進行評價,招生委員會根據自己的判斷決定是否採信專家推薦信。所不同的是,推薦信通常優點說得多,而審稿意見通常缺點說得多。

誤區三:論文作者對於審稿意見無能為力。

這個誤區未免過於消極。實際上,只要論文不是被拒稿,而是被給予修改的機會,作者就有充分的機會在回覆審稿意見時消除誤解並陳述自己的理由,可能能夠使得審稿人撤銷不利的審稿意見,並說服具有裁決權力的編輯支持自己的稿件。當審稿時間異常超長時,作者可以詢問編輯部是否發生了複審及其原因,並針對發生分歧的審稿意見,創造機會向編輯申辯和解釋。作者是稿源,審稿專家是稿源的把關者。對於期刊來講,作者和審稿專家同等重要,都需要編輯盡力維護。因此,不存在審稿專家比作者對於期刊更為重要的說法。

出現審稿意見分歧的原因包括以下五種情況。

1. 審稿人不認真負責,意見空洞,草率應付期刊規定使用的審稿意見表。

有些審稿人缺乏責任心,有些則忙於各種事務,有些審稿人甚至將稿件交給自己的研究生代為審讀。這些都造成返回的審稿意見籠統、空洞、無效,例如“內容一般,不宜刊發”、“內容合格,同意刊用”,使得編輯在收到具有分歧的審稿意見時,無法找到更多的説明資訊,難於對論文的取捨做出正確判斷。

2. 審稿人能力欠缺,研究方向學科領域細分上與稿件不符合,專業不對口。

學科領域一般上從大範圍的學科域域,包括數學、物理學、基礎醫學、機械工程、動力與電氣工程、哲學、文學等;再下一層,例如在“動力與電氣工程”下包括工程熱物理、熱工學、動力機械工程、製冷與低溫工程、電氣工程、動力與電氣工程其他學科;再下來,例如在“動力機械工程”下設有蒸汽工程、內燃機工程、流體機械及流體動力工程、噴氣推進機與渦輪機械、微動力工程、動力機械工程其他學科。再以下的細分,大學或或研究所的研究生招生簡章或導師簡介中有不同的規定。例如,在“內燃機工程”的研究生招生方向中,包括汽車動力總成集成技術開發與研究、內燃機整機技術開發與研究、新能源動力技術開發與研究、內燃機雜訊控制開發與研究等大量四級學科方向。而在“內燃機整機技術”中,還可以更細緻地劃分為系統設計、系統測試、性能、耐久性等五級學科專業方向。最上兩層學科上專業相同的同行稱為大同行。第三層以下學科上專業相同的同行稱為小同行。審稿人必須專業方向相同的小同行。由於論文作者推薦的審稿人可能有作弊或偏倚嫌疑,從論文的參考文獻中選取審稿人是很多期刊編輯更加倚重的篩選方式。能力不合格的審稿人要麼給出的審稿意見空洞無物,無法支持審稿結論,要麼裝模作樣地提出一些似是而非的意見,包括錯誤意見,這些都導致審稿無效。期刊編輯必須善於識別這種無效審稿意見,並按需轉達給作者予以澄清或解釋,避免誤判。

3. 審稿人發生人情偏倚或權威偏倚。

目前超過半數的期刊採用的審稿模式是雙盲模式,即論文作者不知道審稿人是誰,審稿人也不知道作者是誰。雙盲模式相對來講最為客觀公正。少數期刊仍然採用單盲審稿模式,即論文作者不知道審稿人是誰,但是審稿人知道作者是誰。在單盲審稿模式中,很容易發生人情偏倚或權威偏倚,包括礙於熟人情面而違心說假話或故意放水,以及偏好支持有國家基金專案或重點計畫資助的論文,或有學術權威署名的論文,而挑剔、歧視、打壓無基金資助或不知名作者的論文。故意偏倚造成審稿失實,並容易與其他審稿人意見發生分歧。編輯必須善於識別和排除這種無效審稿意見。人情偏倚和權威偏倚可以依靠將單盲審稿改為雙盲審稿來消除或減少。

4. 審稿人產生意見偏見。

如果審稿人不能保持公正無私的客觀立場,便容易認同與自己學術觀點相同的論文,而否定與自己學術觀點相左的論文。有些審稿人甚至是“學霸”,容不下不同的學術觀點。偏見最容易發生在具有很強的創新性的論文上。這種論文具有很強的探索性,所採用的方法往往也不夠成熟,所提出的新理論通常否定傳統的舊理論,具有顛覆性。如果用傳統理論去衡量,通常無法得出正確的審稿結論。偏見也容易發生在跨領域學科的論文上,這種論文很難被一個專家完全看懂並領會其全面價值,每個審稿人只能站在自己的專業角度對一部分內容進行評價。期刊編輯需要有能力將不同專業的專家的意見綜合起來評判,不能任由審稿專家對稿件百般挑剔、求全責備、對局部問題抓住不放而全盤否定。所有的科學成果都是人類在探究真理過程中的階段性成果,可能包含由於認知局限造成的錯誤。新的理論總是在不斷取代或補充舊的理論。學術期刊有責任為具有合理依據的學術觀點提供平等傳播的機會。一個新理論在剛開始出現時難免會不成熟,有時甚至包括局部錯誤。對於這種稿件,編輯不應輕易否定和拒絕,而應當肯定創新性價值,並結合審稿意見指出不足或錯誤,説明作者改正完善,促進新理論的發表和誕生。期刊編輯應當善於發現和支持具有超前視野的開創性論文,消除審稿專家中保守勢力的阻礙。

5. 作者在創新性、科學性、完整性和邏輯語言表達上存在不足。

不同審稿人對於稿件在原創性、正確性、深廣性和邏輯語言表達方面的品質評價具有差異,尺度掌握的寬鬆程度不一致,造成審稿意見分歧。期刊編輯需要善於從審稿意見書的詳細評價中判斷問題的原因,並決定是否給予作者修改和回饋的機會。如果不給,就拒稿。如果給,則允許小修或大修及申辯。如果編輯無法判斷究竟會埋沒好文章還是發表差文章,則需要及時提交給編輯委員會討論,或增選1-2名複審專家再次進行同行評議,並須告知複審專家所應關注的審稿意見分歧要點。同時,需要及時通知作者,說明稿件增加複審時間的分歧原因;這其實也是在複審開始時給予作者一次申辯和解釋的公平機會,便於澄清事實。

綜上所述,當審稿意見發生分歧時,期刊編輯應當再次審查審稿人資格,檢查審稿意見的詳細性和有效性,不能依靠簡單的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對稿件的取捨進行裁定,並應適當增加複審程式。編輯作為裁判,不應簡單地複述轉達審稿人意見或遵守其審稿結論,而應當綜合審稿意見和作者意見,做出自己的最終裁決。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