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學術出版不遠的將來

討論學術出版的未來,有幾個舉足輕重的重要因素,已經改變了過去十年的學術出版情況,是一定要被納入討論範圍中的:

  • 科技的變革
  • 開放取閱期刊(模式)的到來
  • 數據資料庫的增長
  • 數據整合時代的到來
  • 學術不端行為的增長以及相應增加的期刊論文撤回數量

除了以上幾個學術出版大環境的變化之外,還有一些與學術出版週期相關的因素也需要予以考慮:

  • 成本現實 – 教學成本上升和預算資源下降,出版商面臨著下降的機構平均消費的現實。
  • 研究課題 – 企業資助的研究經費佔比提高,應用研究比基礎研究在經費申請上吃香,研究人員選擇課題的學術自由遭受擠壓。
  • 複製研究 – 出版的拒搞率居高不下、經費不足的壓力都使得進行複製研究吸引力大減,總體期刊出版論文的撤回率上升,都顯示了學術誠信正面臨危機。
  • 位高權重 – 權力越大理應責任也越大,在學術研究出版領域更是如此,越是高調高影響力的出版物與作者,就更該在數據的有效性遭受質疑時立刻採取相應行動,提供原始數據等等,但往往原作者都不理會這樣的舉措。
  1. 可用性(AVAILABILITY)對比 可及性(ACCESSIBILITY

科技的發達和資訊傳播方式的快速變遷,研究數據的可及性再也不局限於地域範圍和物理實體了,國際範圍和線上資源的交流打開的資訊可及性的新紀元,與此同時,在資訊爆炸和篩選不足的情況下,數據量大卻不一定可用,對於學術研究產生了新的障礙。資料探勘算法(Data mining algorithms)就是因應龐大數據資料而生的一種技術應用, 試圖要在數據資料中找出隱藏的可用數據,但除非此算法能夠被優化到適應各領域,且有足夠的學術研究人員具備專業技能使用它,否則可用性的障礙將會持續惡化。

  1. 同儕審查

近年來爭論不休的審查體制,不少批評者要求提高審查的透明度且加強監督,否則就乾脆完全廢止同儕審查,論文撤回的數量和眾多研究的不可複製性也使這爭論雪上加霜,更別提各種躍躍欲試的開放取閱模式和出版後審查模式都期待能替代同儕審查,卻沒有一個體制已經足夠成熟,百家爭鳴、百花齊放, 形勢卻還未有明朗的趨勢。

  1. 業內的又一波轉變

過去的十年,學術出版已經面臨了過往幾世紀都前所未見的眾多變化,各種替代傳統期刊發佈研究成果的替代方案層出不窮,對科學誠信的信心卻在持續下降,天平的兩端何時會失去平衡?又會往哪一邊倒?如果不快速且有效的對於眼前的變化做出反應,很可能到最後不僅僅是科學誠信蕩然無存,還可能整個學術研究和出版都將被社會被淘汰。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