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註冊報告:提升研究嚴謹的新論文發表形式

科學研究的再現性危機在近年被熱烈探討,顯示當前學界運作方式存在嚴重弊病,亟需改變。而生物醫療研究及臨床研究直接關係到治療病人的方式,研究結果的影響立即及明顯。在各界提出不同的解決方案中,「註冊報告」(registered report)的論文出版形式已成為一種被接受的新模式。

註冊報告是什麼?

註冊報告的觀念源自2013年Cortex期刊提出的出版模式。不同於一般論文,期刊須在實驗結果出來之前就預先決定是否發表論文,不能因實驗結果不具顯著性而拒絕。投稿註冊報告特別適用於問題導向且所測指標為可定量的研究。

準備好要投註冊報告了嗎?目前總共有204家期刊接受註冊報告的發表模式。其中,BMC Medicine是第一家接受註冊報告的醫學期刊。作者先將實驗問題、原理、詳細步驟及初步結果等寫成報告提給期刊、送同儕審閱。期刊編審依據所探討問題的重要性、以及研究方法及分析的縝密度,決家是否接受論文。如果評估結果認為論文符合期刊的條件,期刊便在正式數據未出爐下就原則性接受此篇論文,且不會因研究結果是否具顯著性而拒絕。從完成實驗到交出論文完稿的時間大部分是12-18個月,並需再通過第二次同儕審閱,確定所有數據、研究結果都確實依照註冊報告提案完成,論文即可正式發表在期刊上。

註冊報告模式能對抗目前學術界面臨的哪些問題?

目前學術出版的環境,嚴重偏袒滿足顯著性檢驗的研究,導致:

  • 高達66%的臨床試驗結果未被發表

沒有顯著性差異的結果對學術界仍有貢獻,有助於讓其它學者避免走上死胡同,而所得到的數據仍可被其它研究納入研究背景。若這些未達顯著性的研究無緣見天日,是學界的損失。

  • 變相鼓勵研究者透過事後操作以得出具顯著性的研究結果

這些操作包括在收到完整數據之後,再依結果決定研究假設;選擇性納入或排除數據;揀選會得出顯著性的統計方式等。這些都是不嚴謹、只求以發表為前提的作法,更是再現性危機的根源。

因為註冊報告模式是在取得研究結果之前就先決定是否發表,除去了製造結果顯著性的壓力,同時也讓期刊發表被視為「無重要發現」、卻仍對學術界有價值的無顯著性研究。如此一來從運作模式上作根本改變,讓論文是否得以發表,取決於其研究方法及設計的品質,而不再依賴機運、或變相用投機取巧而科學性可議的方式,以改變論文研究方法或操作數據。對學術界來說,即使目前適用範疇有限,註冊報告仍是對整體研究環境有益的方向,在研究結果有巨大及立即影響的醫學研究上,更已產生了顯著的效應。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