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如何對待學術研究中的偏見?

學術研究的一個重要作用是交流學術新思想和新成果,促進該領域的進一步發展。而在學術研究之中也常常存在有偏見,例如我們經常聽到的刻板印象和路徑依賴等偏見的代表詞。在國際研究中,更是有文化與種族的各類偏見。
偏見本身就是社會心理學的重要研究課題之一,而在學術研究之中,偏見具體除了研究者自身背景文化等引起的潛在偏見影響因素外,還存在有以下幾個客觀的偏見“誘因”。首先,學術研究獲得資金有困難及競爭激烈;實驗室和工作人員的壓力;職業發展的期望;科學商業化以謀取私利。尤其是最後一點,很多科學家已經越來越積極地尋求通過產業合作,顧問合約及涉及風險投資項目,學術研究可能產生的偏見不言而喻。

學術研究中偏見的類型
首先就是無知偏見。如果一個學者不知道正確的統計檢驗方法,對於樣本和數集知識不足或缺乏監督,那這種學術研究中未盡的方法任務就是無知偏見。
其次是設計偏見。具體體現在,一個實驗的設計假設缺乏考慮適當的影響因子,控制和參數,或是過度依賴於單個數據點,比如說時間點或是溶劑濃度和劑量,都是設計偏見。在生物研究中,設計偏見普遍存在。
還有一種是歪曲偏見。研究人員是一個天生樂觀的群體,有的時候則會因為主觀對科學研究的樂觀和想當然,率先發布一些並未最終確認的實驗結果,歪曲最終的科學研究成果。

如何糾正學術中的偏見
隨著各類偏見的存在和對數據的人為操作和解讀,各類雜誌期刊主編的角色變得更具挑戰性。為了恪守學術道德和職業誠信,同行評審以及機構研究道德規範則變得十分重要。而歸根結底,學術研究中許多的過程仍取決於誠信的作者及其機構的道德,導師和研究人員可以推動業界的高道德標準,嚴謹的科學思想和信息透明度。遇到各類偏見應該及時地更正,並引以為戒來防止日後學術研究偏見的產生。
當然,偏見是不可避免的,我們也不應該把各類偏見作為詆毀一個學者研究價值的唯一標竿。如果是值得探討有意義的學術假設和研究過程,我們也應當幫助去消除各類主觀偏見和文化偏見,逐步完善並提高學術研究水平。

X

請訂閱以繼續閱讀

關於科研寫作和學術出版的文章與學術資源,包括:

  • 820 +文章
  • 50+ 免費線上講座
  • 10+ 專家Podcast
  • 10+ 電子書
  • 10+ 檢查清單
  • 50+ 資訊圖
全球科研人調查

大學在研究和學術寫作中應該採取什麼立場?